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 河北公务员 事业单位 教师招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证 军队文职 医疗卫生 金融银行 公安招警 三支一扶 选调生 专升本 公遴选 书记员 社区|国企

您当前位置:华图公务员 > 河北人事考试网 > 河北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模拟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二(5)

每日最新公告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APP看视频刷考题

  本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二(5)由河北华图教育整理发布,关于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s://he.huatu.com/zt/gkxx/),国家公务员考试最新动态添加微信公众号(heb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咨询:0311-85335555,本文链接:https://he.huatu.com/2012/1118/410341.html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前冲刺试卷二参考答案

  1、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宪法》第89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西沙、南沙、中沙诸群岛及海域。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4条的规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的所有人有权以侵权为由,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所以A项正确。据民法理论,权利人不能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B错误。根据《合同法》122条规定,陈某夫妇有权对婚庆公司主张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CD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3、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甲乙是在相互斗殴中,且甲乙两人都有伤害对方的故意,即不存在防卫或避险的意图,甲用砖头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4、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宪法》第4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可见休息权的主体是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所以C项错误。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5、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说法正确: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所以扣押甲物品的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B项说法正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造成相对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行为,是行政事实行为,所以李某将甲打伤的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C项说法正确:甲被打伤与扣押行为本身是否合法没有直接关联,不能因为甲被打伤,就认定扣押行为本身违法。D项说法错误:城管执法人员是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将甲打伤的,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6、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意味着“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这句话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批判,强调了人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不再是盲目的敬畏,而是利用自然规律“而用之”,体现了人对大自然新的认识。A项错误:自然界并非人类制造的;C项错误,人们只能利用规律不能改造规律;D项说法过于绝对,所以也不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7、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A项属于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B、C两项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指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军阀,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D项是民生主义:民生主义重要的原则有两个,即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8、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提出的方针,是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也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即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因此,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

  9、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所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属于初次分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10、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第二,消费对生产有重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正反映了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即说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11、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B选项错误,应为“恩格尔系数越小则生活越富裕”本题选择B选项。

  12、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①说法错误,应为: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武力攻击东北,此后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⑤说法错误,应为: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战役,并非东北地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3、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暂言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特别擅长画竹子,有“墨竹大师”之称,他说:“我只不过把心中的竹子画出来罢了”。B项说法错误:“草木皆兵”,意为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但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后淝水一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阵亡。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C项说法正确:“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相传长孙晟看见天空有两只大雕在争夺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将两只大雕射了下来,原形容箭术高超,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了两种目的。D选项说法正确:“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尊敬,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后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4、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宋朝王安石变法中与赋税制度有关的法令,有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即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每户的多少肥瘠收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推行,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15、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C项对应错误:应为“拉萨――日光城”“昆明――春城”,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16、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B项对应错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7、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中规模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其“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18、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世界三大酿造酒是黄酒、葡萄酒和啤酒: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属于酿造酒,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悠久、有代表性的产品。啤酒,是人类古老的酒精饮料,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9、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D选项说法错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问题需要多种措施和方法共同作用:(1)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2)人们要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3)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0、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说法错误:空调房中,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因为室内外温差过大,一方面空调需要做更多的功,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也会降低空调的寿命;另一方面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容易使人得“空调病”,所以即使天气再热,空调房内温度也不宜到24℃以下。B项说法正确: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毛衣失去弹性的部分通过热水浸泡后可以恢复弹性。C项说法错误:因为冰箱里存放的温度一般为4℃至6℃左右,而黄瓜贮存适宜温度为10℃至12℃,青椒为7℃至8℃,因此不宜在冰箱中长时间储存。如黄瓜、青椒在冰箱中久存,会出现冻“伤”――变黑、变软、变味,而黄瓜还会长毛发粘。D项说法错误:香蕉中含大量钾元素,空腹食用会使血液中的钾大量增加,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人嗜睡、乏力,不利于行车安全,所以长时间驾驶的人不宜空腹吃香蕉。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1、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搭配不合理:海鲜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啤酒含有的维生素B1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谢的催化剂。边吃海鲜边喝啤酒,造成嘌呤、苷酸与维生素B1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作用,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破坏原来的平衡;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以钠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容易形成结石或引发痛风。B项搭配不合理:从成分结构上来看,蟹肉的蛋白质较丰富,而柿子含很多鞣酸,蛋白质遇到鞣酸后会凝结成硬块,积在胃肠里会影响消化功能,有腹痛、呕吐、腹泻的反应,严重的可以阻塞胃肠道,出现肠梗阻,伴随剧烈的腹痛、呕吐,有时甚至会引起胃出血。C项搭配不合理:栗子本身含有蛋白质、淀粉、糖、脂肪外,还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脂肪酶,而牛肉则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栗子中的维生素C易于与牛肉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反应,削弱栗子的营养价值,并且不消化,所以牛肉与栗子吃会导致呕吐。D项搭配合理:羊肉有很大的膻味,而萝卜有辣味,两者搭配起来可以去膻味,除辣味;羊肉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萝卜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两者可以互补,充分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羊肉较温热,而萝卜性寒凉,能润燥清火。这两样东西一起吃,在寒热方面比较平衡。上火的人吃了不会咽喉肿痛,体寒的人吃了也不会拉肚子。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2、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3、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①对应正确:雷达是根据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而并不用眼睛的特性而发明出来的,蝙蝠的脑子就像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可以探测到任何阻挡他的障碍物,从而将这些障碍物的准确位置显现在蝙蝠的脑子里,蝙蝠就不会撞到任何障碍物。②对应正确:鱼通过改变鱼鳔中空气的量实现上浮和下潜――当鱼要下沉时,挤出鱼鳔中的气体,减少身体排水量,使身体的重量重于水的浮力;相反,鱼要上浮时,通过摄取水中的气体来充满鱼鳔,增大身体排水量,使身体的重量轻于水的浮力。――潜艇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大于水的浮力,潜艇就下潜;要上浮时就往外排水,使潜艇重量减少,小于水的浮力,潜艇就上浮。③对应正确:由于人造卫星在太空中位置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以致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而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因此,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叶片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以保持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因此,①②③均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

  24、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四个交通标示的含义分别为:①禁止鸣喇叭,②禁止掉头,③只准一切车辆直行,④该路段只供非机动车行驶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25、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我国第一套硬币面值有“1分”“2分”“5分”,都是铝镁合金;第二套硬币面值有“1角”“2角”“5角”“1元”,前三种是铜锌合金成分,1元硬币是铜镍合金;第三套硬币有“1角”(铝镁合金)、“5角”(钢芯镀铜合金)、“1元”(钢芯镀镍);第四套硬币有“1角”(铝镁合金、不锈钢)、“5角”(钢芯镀铜合金)、:“1元”(钢芯镀镍)。因此,现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角硬币,其材质大多是铝镁合金或不锈钢的,D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选项

  26、本题解析:“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竭泽而渔”指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急功近利”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整个语境来看,此处强调放松调控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长期伤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故用“饮鸩止渴”,而“急功近利”则做定语,而不表示一种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7、本题解析:“力排众议”指竭力反驳、排除各种意见;“据理力争”指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后者是褒义词,并且根据语境能够看出,中国体育代表团不是为了反驳,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排除A和C项;“捍卫”指保护防卫,“守护”看守保护,“捍卫”的对象为较抽象的名词,如精神、利益、主权等,而“守护”的对象较具体,此处对象是“奥林匹克精神“,故此处应填入“捍卫”。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8、本题解析:“磨砺”指用磨擦法使物尖锐,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与前文的“磨刀石”相对应;“淬炼”即把加热至红热的金属(如钢)立刻浸入冷水,可以大大增加物体的强度和硬度,会减小物体的韧性,与前边的“熔炉”搭配更为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9、本题解析:“甚至”后说的是灾难的严重,接着进行举例,所以第一个画横线部分的词语形容灾难的数量众多,而B项中的“怵目惊心”形容惊恐,C项中的“屈指可数”则形容数量稀少,排除B和C项。比较A和D项中的“不计其数”和“不胜枚举”都形容数量众多,而“繁殖”形容具体的事物,而“繁衍”则形容较为抽象的事物,这里用“繁衍”来修饰民族较为合适。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30、本题解析:全球经济的背景是“道阻且长”,因此,中国也会受到影响。“金蝉脱壳”比喻巧妙地脱身逃遁,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悬崖勒马”指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二者词义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C项。全球经济状况不佳,所以前进的速度不可能快,“蹒跚”指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这里不能说经济前进的步伐很稳健,排除D项。“独善其身”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31、本题解析:经济减速是一种过失,“咎”包含了过失这层意思,因此,“归因”没有这层意思,锁定B和C项。“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势在必行”指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所以,后者相比前者多了层“行动”的意思,而“做出预调、微调”就是行动。故第二个空填入“势在必行”。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32、本题解析:“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说明这项节能宣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公众参与度,“蔚然成风”指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方兴未艾”多形容革命形势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久盛不衰”形容事物盛行的时间很长,一直不衰退;“如日中天”指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这项节能宣传活动不是革命形势,排除“方兴未艾”;从后面的“甚至已经成为一种风尚”知存在着一个递进,那么前面填“久盛不衰”形成不了递进,排除C项。对比A项中的“残酷”和“残忍”,可知,“残酷”指凶狠冷酷,“残忍”指是一种某些本性与某些本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一种十分冷漠无情、残酷的感情,用于形容人或人的行为;此处用来形容“事实”,“残酷”更为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33、本题解析:“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推陈出新”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指受迫害),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吐故纳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从第一空填入的成语应当形容权力格局出现了新面貌,锁定了“焕然一新”。“迎刃而解”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或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34、本题解析:“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白云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兵不厌诈”指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云谲波诡”指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千姿万状,不可捉摸,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第一个空中填入的成语应当形容政治场上的变化多,排除“兵不厌诈”;第二个词形容“步履”,这里主要是要表达瞿秋白走向刑场时还带着坚定的信念,而不是直接形容其走路的样子,排除A和B项。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35、本题解析:“屡见不鲜”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不足为奇”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第一个空要表达的是“奇迹发生”的情节在电影中很常见,第一个空的成语均有这一层意思,看第二个空。“焦头烂额”指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废寝忘食”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通宵达旦”指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可见此处形容奥斯本忙碌的状态,用“焦头烂额”为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36、本题解析:牟利”与“谋利”都是获取利益,但用法不一样。大体上来看,“谋利”的使用范围要大于“牟利”。“牟利”一般指运用不正当甚至非法的手段取得利益,是一个贬义词,谋利则为中性词。从“却”这个转折可以看出,对国家炒家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所以,应当选择偏贬义的词,第二空锁定“牟利”。“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惹是生非”指招惹是非,引起争端。此处无“招惹是非”之意,排除“惹是生非”。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37、本题解析: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形容受关注,受瞩目,“掩人耳目”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词义不符,排除D项;“有目共睹”形容极其明显,重点不在受关注,排除C项。第二空,“众目睽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多用于贬义),而“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这里是指被许多人注视的情况下含羞入座,故选“众目睽睽”。“引人注目” 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38、本题解析:第一空,“难言之隐”指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形容有难言的苦衷。“有口难言”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前者可以做定语,后者多做状语,从后边“的地方”,可知选择“难言之隐”。第二空,“求知”对应的是知识,“知情”指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故选“知情”。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39、本题解析:第一空,“积攒”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积蓄”指积攒聚存,前者形容具体的事物,而后者形容抽象的食物,“力量”是抽象的事物,排除A和C项。第二空,“柳暗花明”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一帆风顺”比喻事情没有任何阻碍,十分顺利;这里是说复杂的事态得到转机,应该选“柳暗花明”。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40、本题解析:第一空,“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社会反响”是较为固定的搭配,排除B和D项。第二空,“反唇相讥”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笑、讽刺对方;“针锋相对”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行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从后边的“狡辩”可知,应该选“反唇相讥”,“针锋相对”用在这里不够具体。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1、本题解析:看第二个空,语境强调无本领的成为院士,将导致对学界声誉的毁损,“名不副实”意为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二者置于此处均可。“货真价实”词义与语境相反;“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重点不在于说以次充好,故排除B、D项。第一空,“头衔”指职务和级别的名号总称,这里的“院士”也是一种级别,“地位”与“院士”搭配不当。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42、本题解析:第一空,“精打细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形容节约,用在这里不合适;“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形容好了还想更好;“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这里是说唱片公司做事精细,而不是说认真,排除A和D项;第二空,“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风格迥异”指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全然相反,这里形容的是“独特”,没有“相反”之意,故排除C项。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43、本题解析:从“却是为人的常规”可知第一个空填入的成语的意思,应当与“常规”相反,“偶然”表示不确定的意思,正合此意,故排除A、D项。从后的“道德功利主义”可以看出,是由“唯利是图”导致的,而不是“不择手段”,第二个空填入“唯利是图”。第三空“不择手段”作为定语用来形容“道德功利主义”,是“唯利是图”的后果。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44、本题解析:第一空,“高屋建瓴”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亦形容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此处用来形容战略判断,应用“高屋建瓴”,故排除A、D项。第三空,“转瞬即逝”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瞬间消失,“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第三个空是为了说明机会的宝贵,而“昙花一现”则表达了一种可惜之情,所以应该选“转瞬即逝”。第二空,“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符合文段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45、本题解析:第一空,“刻不容缓”与“时刻”不能搭配使用,故用“山穷水尽”更合适,形容形式窘迫,排除A、D项;第二空,语境强调发电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密切,而“唇亡齿寒”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置于此处符合语境;“无独有偶”指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无法体现出“利害相关”之意,故排除B项。 第三空,“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符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46、本题解析:文段讲“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没有思考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就谈不到创新”,以及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等都说明“创新离不开思考”,故本题选A。

  47、本题解析:文段由“自动化技术”引出谈论的主要内容――信息源,进而论述信息源的种类:自然信息源、社会信息源和知识信息源,并分别论述了三种信息源在人类社会的作用。由此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

  48、本题解析:由转折词“但是”后面的文字可知,多吃巧克力很可能不是引发粉刺的原因。“一些科学研究指出,荷尔蒙的改变加上精神压力会引发粉刺”,“有证据表明,喜欢吃巧克力的人,在遇到精神压力时会吃更多的巧克力”,这说明“多吃巧克力和长粉刺二者很可能都是精神压力造成的”,故A项正确。“精神压力引起多吃巧克力”,这只是喜欢吃巧克力的人在有精神压力时的表现,不是所有人的表现;多吃巧克力也不是引发粉刺的原因,故B项错误。文段主要探究引发粉刺的原因,没有谈论现象与现象的关系,故C项错误。文段没有提及吃巧克力的多少与荷尔蒙改变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49、本题解析: 首句介绍人的皮肤由三部分构成,第二、三句具体展开介绍指纹,指出人的指纹各不相同,第四句将指纹分成了四种类型。通过分析可知,文段主要在讲述人的指纹。故本题选D。

  50、本题解析:文段通过富兰克林和亚里士多德的话来引出作者的观点――世界上还有朋友。强调朋友虽然不易获得,但一旦友谊铸成,会像金石一样坚硬。故本题选D。

  51、本题解析: A项,虽然有“完全可以”这样绝对的词出现,但是,它后面的宾语限定为“许多智力活动”,不是完全代替人类智力,故A项正确。B项,由文意可知,人类的智慧和思维是其他生物所不能比的,所以在地球上比其他生物有优势,故B项正确。C项,“人机大战”实质是卡斯帕罗夫与“深蓝”背后许多专家智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D项,机器能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的特征,但不具有人类固有的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说明计算机在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方面可以跟人类相匹敌,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为D。

  52、本题解析:A、C、D项表述在文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句,故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故B项错误。依题意可知,本题选B。

  53、本题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文段中是说“很不容易察出底细”,而非“不能察出底细”。B项表述错误,根据文段的说法,我们还是能够透过历史现象察其底细的。由文段后一句可知,C项说法正确。D项表述错误,文段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本题选C。

  54、本题解析:通过文意可以很容易排除A、D项,文段讲的是点亮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之灯,不是“别人”点燃。文段讲点燃生命之灯,先照亮别人,而后照亮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因此应“别人”在前,“自己”在后,B项与文段衔接更紧密,排除C项。本题选B。

  55、本题解析: 文段首句总括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然后具体展开,主要谈论二者的界定问题,故A项正确。D项说法片面,只说了一个方面,故错误。B项和C项在文段中并没有反映出来,故错误,本题选A 。

  56、本题解析:从“痛苦比快乐更……,更……“可看出,本段主要谈论的是痛苦,故由此可以排除B、C项;痛苦充斥人生、体现人生、感悟生命,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归根结底是感悟痛苦后实现人生的价值。故本题选A。

  57、本题解析:本段文字的主旨就是人在面对误解、批评、辱骂时应该具有的心态和合适的做法。A项说法过于绝对,文段是说面对别人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时,获胜的唯一战术是保持沉默,避免正面冲突;但这不代表人在面对误解、批评、辱骂时只保持沉默即可,而无需其他行动。B、C项说法中的“成就任何事”“做事过程中要学会忍耐”在文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理性的沉默胜过无谓的争执与解释”是对文段的主旨概括为准确的一项。故选D。

  58、本题解析:该学者并未完全否认调查报告的可信性,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该学者未指出调查报告在操作方法上的错误,故B项错误。该学者并不否认调查报告所发现的城乡儿童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别,只是提出了对导致这种差别原因的另一种解释,故C项正确。文段主要谈儿童的心理素质,并未涉及成人的心理素质,故D项错误。

  59、本题解析: 本段文字是按照人生成长的历程所写。⑥句写人生的起点是童年,是总起句。③句写人刚刚降生时所看到的世界,故③句在⑥句后,由此排除B、C项。再看A、D两项,④句说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因此无需再种在小小的心坎里,④⑤两句联系不紧密;若①⑤相连,则是悲欢离合的家史在祖母讲故事的同时种在了心坎里,逻辑联系紧密。故可排除A项,本题选D。

  60、本题解析:本段文字是按照作者描写的顺序展开的,由远及近。先写“我”所在的江楼,然后透过窗户眺望远山,再到村外,进而再到村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本文标签:行测模拟试卷

(编辑:admin)

推荐活动

河北华图微信公众号

识别左图:公众号二维码
最新公告,最强干货,免费图书

河北华图考试指南

识别左图:小程序码
更多备考咨询,精品内容抢先看
报考有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报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考试工具
推荐图书
MORE+
¥78

【2022国考基础6本套】教材+真题+同步练习册

¥239

【全面升级】2022第2版 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 22本

¥134

【学霸套装】2022国家公务员6本套+名家讲义配套题库6本套

¥74

【新版上市】2022(第16版)名家讲义配套题库6本套(5100题)

¥79

【新版上市】第16版模块宝典5本套(言语+数量+判断+资料+常识)

关注我们 · 更多 更新 更好玩 尽在掌握

河北华图公众号

微信客服

河北华图考试指南

抖音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