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85335555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历年试题|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网校课程| 在线刷题 直播课程| 华图师资 教师图书

  • 在线客服咨询
    河北华图 在线咨询
    石家庄 在线咨询
    保定 在线咨询
    唐山 在线咨询
    邯郸 在线咨询
    邢台 在线咨询
    衡水 在线咨询
    承德 在线咨询
    秦皇岛 在线咨询
    沧州 在线咨询
    张家口 在线咨询
    廊坊 在线咨询
    0311-85335555
  • 2020河北唐山教师资格证面试《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发布时间:2019-12-31 14:07:25 河北人事考试网 来源:未知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群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备考信息:2020河北唐山教师资格证面试《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更多关于唐山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备考的内容,请关注河北教师招聘考试网/河北人事考试网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的第一框就阐释了我国的分配方式,与第二框中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相联系,因此,本框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课可以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学情

      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只有认清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我确立了以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步认识到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原因、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能够正确认识现存制度的合理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难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案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接下来我详细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关于本节课,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下让学生做的小调查——自己父母的收入来源有哪些,家庭的收入结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进行引导:每个家庭的家庭收入来源各种各样,这是因为我国存在着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导入本课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样的导入方法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这个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按劳分配为主体

      我将先出示课本58页某村的案例,请学生自主思考: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通过提问学生不难得出——按劳分配。

      紧接着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按劳分配?判断某一收入是否是按劳分配应把握什么特征?此处我会请学生以前后4人一组的形式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主动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必要的时候予以点拨指导,在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以劳动者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老少得。把握按劳分配要注意:①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才实行按劳分配;②社会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③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最终的结果是多劳多得、少老少得。

      在学生对按劳分配的含义有了认识之后,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他们思考: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以及按劳分配的意义所在。通过提问与我的总结,得出: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自己付出劳动的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提高了自己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我的教学重点也由此得到解决。

      第二部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这个部分我会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的同学的爸爸妈妈在私企和外企工作,在这些企业中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赚取收入,非常辛苦,请问:他们的收入是否是按劳分配。

      经过提问得出:不是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我国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其他的分配方式。

      在此基础上我引出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个定义,并请学生结合教材59页小吴家庭的收入来源案例,思考:材料中涉及到了哪些生产要素?

      经过思考得出: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有土地、技术、管理、资本、劳动等。

      在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形式后,我会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实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创造、人才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案例教学和设疑启思,让学生与我共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的教学难点也由此得以突破。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课程的尾声我会进一步引导,思考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联系是什么?

      得出: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都是对工资、奖金、津贴等的分配;

      按劳分配是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

      这样的巩固提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分配方式之间的联系,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总结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

      作业:针对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列出分别是对应哪种分配方式。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因此,我特别重视对板书的设计。
     

      ——相关推荐——

      2020河北唐山教师资格证笔试课程

      2020河北唐山教师资格证面试课程

    教师招聘考试网推荐:

    华图微信客服

    想了解此公告考试内容及获取备考资料,请加河北华图老师

    在线咨询

    河北华图微信公众号

    最新公告,最强干货,免费图书,欢迎关注!

    更多招考

      以上是2020河北唐山教师资格证面试《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唐山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备考的信息敬请加入教师招聘考试群 教师招聘考试群,及关注教师招聘考试网/河北人事考试网

    本文标签:唐山教师资格证

    (编辑:xuyuru)

    • 扫码关注微信号:河北华图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河北华图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考试工具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备考资料
    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辅导课程
    在线刷题
    河北华图官方微信 河北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hebhuatu
    首页 咨询 课程
    首页 招考信息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