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 河北公务员 事业单位 教师招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证 军队文职 医疗卫生 金融银行 公安招警 三支一扶 选调生 专升本 公遴选 书记员 社区|国企

您当前位置:河北人事考试网 > 河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

2014河北公务员申论备考:有规则,权利才有保障

每日最新公告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APP看视频刷考题

  本文2014河北公务员申论备考:有规则,权利才有保障由河北华图教育整理发布,关于申论,河北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欢迎关注河北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s://he.huatu.com/zt/hbgwy/),河北公务员考试最新动态添加微信公众号(hebhuatu),河北公务员考试培训咨询:0311-85335555,本文链接:https://he.huatu.com/2014/0328/696469.html

  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信息空间和言论范围,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以互联网为工具的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行为。很高人民法院、很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罪与非罪、量化标准、行为手段与危害结果等进行了明确界定,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不够明确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法制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网络也是公共场所,守法依规,权利保障才能更加充分。

  在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下,刑法中对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诽谤等犯罪缺少具体并可操作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在互联网上就可以肆意捏造事实,恶意诽谤他人。这既不符合法律精神,也有悖于人们的常识,更有害于公序良俗。事实上,发生在各地的多起案例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互联网不受法律管辖,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谣言和诽谤的受害者。

  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规则缺失之下的无序,表面上看人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但结果是良好的公共秩序受到挑战甚至破坏。“发言的自由”不是“造谣的自由”,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诽谤他人的“言论自由”。那些批评司法解释“侵害公民言论自由”的人,抹杀了“自由”和“无序”的区别。司法解释的公布,正是为公民依法在网上抵御不良言论的侵害筑起了堤坝。

  还有人将司法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理解为“转发超500就要被抓”,这是对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误读。首先,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之外,刑法中规定的诽谤罪是自诉罪,只有被诽谤人亲自向人民法院控告的才能受理,否则司法机关不能主动受理。其次,诽谤罪是故意犯罪,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转发有关信息,不能以诽谤罪处理。而司法解释列举的适用公诉程序的7种情形,更是从操作层面防止了执法权的滥用,有助于消除实践中执法不规范的行为,是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而非抑制。

  在打击网络诽谤等犯罪的同时,司法解释也注重保护公民的表达权和监督权。作为“很后手段”的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同样强调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比如,司法解释对保护“网络反腐”、“微博反腐”作出了明确肯定,强调只要不是“故意”、“明知”的,就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表述传递了维护公民言论自由、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坚决态度。任何以打击网络谣言为借口,拒绝舆论监督、打压网络举报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与法治的精神背道而驰。

  早在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作出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明确指出利用互联网实施诽谤、敲诈勒索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的出台,为统一法律适用作出了努力,也是明确互联网言论规则,让公民的表达权得到更充分保障的重要举措。

  以上是2014河北公务员申论备考:有规则,权利才有保障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申论,河北公务员考试,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信息敬请加入河北公务员考试群 河北公务员考试群,及关注河北公务员考试网/河北人事考试网

  本文标签:河北公务员考试

(编辑:admin)

推荐活动

河北华图微信公众号

识别左图:公众号二维码
最新公告,最强干货,免费图书

河北华图考试指南

识别左图:小程序码
更多备考咨询,精品内容抢先看
报考有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报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考试工具
推荐图书
MORE+
¥39

2021华图国家版公务员考试考试申论33套+行测3600题库3本装

¥199

【全面升级】2022第2版 公务员考试必刷10000题 22本

¥69

2022版河北公务员6本套(教材+历年+同步练习册)

¥79

【新版上市】第16版模块宝典5本套(言语+数量+判断+资料+常识)

¥55

2022全新升级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行测+申论教材 共2本

关注我们 · 更多 更新 更好玩 尽在掌握

河北华图公众号

微信客服

河北华图考试指南

抖音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