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85335555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网校课程| 在线刷题 直播课程| 华图师资 事业单位图书

  • 在线客服咨询
    河北华图 在线咨询
    石家庄 在线咨询
    保定 在线咨询
    唐山 在线咨询
    邯郸 在线咨询
    邢台 在线咨询
    衡水 在线咨询
    承德 在线咨询
    秦皇岛 在线咨询
    沧州 在线咨询
    张家口 在线咨询
    廊坊 在线咨询
    0311-85335555
  • 2014河北事业单位公基--马哲考点详解(四)(2)

    发布时间:2014-04-30 11:05:00 河北人事考试网 来源:河北人事考试网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群

      五、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并不意味着认识是消极、被动的。恰恰相反,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认识的功能正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但是,认识按照其性质可以区分为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因此,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也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指导主体采取正确的方法,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从而取得成功;相反,错误的认识理论则对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总之,认识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又要反对否认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认识论。

      六、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产生依赖于实践,认识的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两次飞跃。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觉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主体首先获得的只能是通过各种感官产生的对于客体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客体的内在本质又是通过外部现象表现出来的。因此,主体只有通过对客体现象的感性认识,才有可能达到对客体本质的理性把握。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只能是无源之水。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把握客体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规律,形成理性认识。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就认识的实际过程来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感性认识渗透着主体的理性成分,理性认识则包含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不包括理性认识的纯粹感性认识和脱离感性认识的纯粹理性认识,都是不存在的。没有感性的理性是空洞的,没有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的质变和飞跃。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体现为对感性材料的“数量”方面的要求。其次,所掌握的感性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而不能是虚假的。这体现为对感性材料的“质量”方面的要求。第三,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正确有效的加工制作。这体现为对认识“工具”方面的要求和对感性材料的改造制作的“功夫”。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这次飞跃,只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步。理性认识形成之后,还要将获得的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更为重要,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实现认识的目的;也只有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完善、丰富和发展。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用来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起点、基础,要求它正确是飞跃的前提条件。用错误或空想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只能导致挫折和失败。当然,这里所说的正确只是相对的,它本身还有待实践来证实。要求前提正确,实质在于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不让缺乏根据的理论用于实践。

      第二,必须把理性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一个一般认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自觉实现这个结合,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前提。

      第三,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这些计划、方案、办法是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具体转化进程的“中介”、环节。这些中介、环节,本身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既是一般的,也是具体的。

      第四,要将理论、计划、方案等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理论只有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是一个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的过程,也是一个将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是第二次飞跃的重要环节。

      3?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在认识过程中,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其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在一次实践中,人们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有限的。具体的认识是受现实的客观物质条件制约的,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反复认识。这是认识的有限性和反复性。

      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发展是无限的,而实践活动也是持续发展的。而就人类认识世界的潜在的可能性来看,人类可以通过持续发展的实践,对无限的世界进行永无止境的认识。这就决定了人类的认识发展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现实性和可能性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中的必然与自由、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相互转化的。在认识运动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这两个方面、两次飞跃,是辩证统一的。这个辩证统一,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现目的。所以,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不能脱离实践。另一方面,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正确地选择和实现预期的目标,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决定理论和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必须全面把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两次飞跃的辩证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割裂,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第二节认识和真理

      □大纲要求

      1?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点速记

      一、真理及其特性

      1?真理的概念

      所谓真理,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反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我们称之为谬误。

      2?真理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特性。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在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因此,真理又叫客观真理。

      真理之所以具有客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作为真理认识对象的客体具有客观性。第二,作为真理认识的基础的实践具有客观性。

      所以,真理虽然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但其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主观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存在,因而必然具有客观性。一种认识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对象,就具备了客观性,就是真理。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必然坚持真理观上的一元论,反对真理的多元论。所谓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唯一的。这是因为,在确定的、唯一的条件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也是确定的、唯一的。客观真理一元论并不否认在探索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多元化的局面,例如,人们对同一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时人们对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正确认识表面上看来是互相排斥的,但却不妨碍它们在各自的范围内都是真理。这些情况只是说明了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真理是多元的,恰恰相反,在对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认识上,真理只有一个,尽管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真理多元论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同样,肯定真理的客观性,并不否认人在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的主观行为,却能决定人们发现真理的早晚、深度与广度;同样,人的主观行为还决定着人们坚持真理的深度与广度。坚持客观真理论正是要求人们在探求真理、实践真理时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和认识,并时刻注意从根本上把握正确的立场、充分发挥积极的、正确的主体性。 本文标签:河北事业单位 公共基础

    (编辑:admin)

    • 扫码关注微信号:河北华图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河北华图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考试工具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备考资料
    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辅导课程
    在线刷题
    河北华图官方微信 河北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hebhuatu
    首页 咨询 课程
    首页 招考信息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