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邯郸市事业单位教育专业知识笔试试题解析
- 发布时间:2014-08-11 15:46:46
-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
- https://he.huatu.com
- 文章来源:河北华图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公平正义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决定性
解析:十八界三中全会报告原文: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学校
解析:2000年启动的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平等
解析:师生关系的构成: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5.先行组织者
解析:奥苏泊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指的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学习任务相关联。能够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6.经验类化理论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水下击靶”实现说明了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一理论被称为概括原理说,又称经验类化说。”
7.班主任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9分)
1.C
解析:“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片面夸大了人的思想、意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认为意识能够决定物质,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2.C
解析:“物以稀为贵”说的是当物质或资源稀缺,即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也会随着增长,表明了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变化。而价值是由生产某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ABD在表述上均错误。
3.A
解析: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教育观点,即“不管什么样的恶人都可以受教育”和“培养君子、贤人”的思想。这在记载他言行的《论语》中也有充分反映。
4.C
解析: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这一理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坚持性善论,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主张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将道德感情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5.D
解析:《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人类历史上很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6.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成败归因于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把成败归因于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的是能力高低,
7.C
解析: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很近发展区”理论。很近发展区指的是现有发展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这也是教学的独特功能及动力。
8.C
解析:所谓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特别是陌生的事物时,总是想要知道“它是什么”、“能干什么”、“有什么特性”。言语在知觉的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9.D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很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1.错。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错。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错。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良好品德形成发展和预防、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是品的评价法。
4.对。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5.对。
6.对。
7.错。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是中等水平学习动机。
8.错。属于生存关注阶段。这一阶段,是初任教师阶段,教师有着强烈的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结构中的很低要求——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
四 简答题(8分)
1.十八大中提到的“三个没有变”指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很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的义务有: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五 论述题(8分)
1. 解析: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创性。个性化是尊重差异的求异过程,其核心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性、独特新和创造性的形成。教育对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首先,教育能够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人要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通过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教育过程对于个体而言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的过程。其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性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个性心理上,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选择是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形成个体的优势和特长。再次,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人个性的核心品质,是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教育能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上是2014年邯郸市事业单位教育专业知识笔试试题解析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邯郸,事业单位,教育专业知识,试题解析,河北事业单位考试试题资料的信息敬请添加微信客服 ,及关注河北事业单位考试/河北人事考试。
本文标签:事业单位 教育专业知识(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