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北省考常识判断合集:地理常识篇(3)
- 发布时间:2016-04-21 11:38:26
- 河北公务员考试
- https://he.huatu.com
- 文章来源:河北华图
3、地球上的大气
气温
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的单位用摄氏度(℃)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表示,负值表示零度以下。
①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变化:由于大气中的热量累计相对于太阳辐射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一天内,气温的很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比中午太阳高度角很大、太阳辐射很强的时间落后2小时左右。由于夜晚地面在没有太阳辐射热能补充的情况下,不断放出长波辐射热能,日出前地表储存的热能达到很少,随之气温也达到很低值。很低气温出现在清晨。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气温的很高值和很低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比太阳辐射很强和很弱的时间落后1—2个月。
大陆上的很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很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
海洋上为8月份,海洋上为2份月。一年中月平均温度的很高值与很低值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较差。年较差大小也随纬度、地面性质、地形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纬度气温的年变化情况是:在赤道附近,在春分和秋分后气温很高,夏至和冬至后很低,年较差很小,全年气温都高;随纬度的升高,冬夏季节变化明显,而且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大
③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C、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
大气构成
大气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其中还常悬浮有尘埃、烟粒、盐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细菌等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粒子。具体成分是:氮(%78.084) 氧(%20.946) 氩(%0.934) 水汽(%0.25)二氧化碳(%0.032) 氖(%0.0018) 氦(%0.00052) 甲烷(%0.0002) 氪(%0.0001) 氢(%0.00005) 氙(%0.000008) 臭氧(%0.000001) 其他(%0.001421)
大气的气体成分:在高度60Km以下大都是中性分子;从60 Km向上,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开始电离,在90 Km以上,则大都处于电离状态。高层大气中,有些成分还分解为原子状态。
大气构成:随着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变化。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上界为85km左右)、热成层(上界为800km左右)和逸散层(没有明显的上界)。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很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2km.对流层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汽量,是天气变化很复杂的层次。该层的特点有:①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对流层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能量所致。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近地表的空气接受地面的热辐射后温度升高,与高空的冷空气形成垂直对流。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多数在对流层聚集。因此,对流层的状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与人类关系很密切。
2平流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在平流层的上层,即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30~35km以下,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气温趋于稳定,故该亚层又称为同温层。平流层的特点是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在高约15~35km处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其分布有季节性变动。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短波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这些射线的危害,能够生存繁衍。
3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至85km处的范围称为中间层。该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因此,该层也存在明显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
4热成层
热成层位于85~800km的高度之间。该层的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电离后的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使空气迅速升温,因而该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于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
5逸散层
800km以上的区域统称为逸散层,也称为外层大气。该层大气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小,因此气体及微粒可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
2.世界地理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及其比例:海陆面积与比率: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71%。
本文标签:常识判断 地理常识
(编辑:F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