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北衡水省考行测备考:中国朝代历史(五)
- 发布时间:2021-05-24 16:49:01
- 河北公务员考试
- https://he.huatu.com
- 文章来源:未知
行测常识模块,法律常识一直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常识的积累。图图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朝代历史(五)”。
北宋
1.时间:960年—1127年
2.第一任君王:赵匡胤
3.其他重要君王:赵光义、赵恒
4.建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5.重大历史事件:
(1)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
(2)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自宋太宗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景德元年(1004),宋战胜辽,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 ,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和融合。
(3)庆历新政: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4)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5)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 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北宋由此灭亡。
6.政治:
(1)两府、三司、三衙制
北宋初,在宰相下分别设有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度支、户部、盐铁,亦称计相)和审刑院,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兵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宰相、三司、枢密使不相上下,共同对皇帝负责。
(2)削弱地方权力,取消了州郡的支郡权,即本州只能管理本州事务。宋朝地方分为州县两级行政机构,与州同级的还有府、军、监等。州最高行政长官称知州,由文官担任。知州之外,还设有通判一名,负责监督知州,与知州相互牵制。凡州府重要文件,如果没有通判联名签署,不得生效,通判还可以向皇帝直接汇报知州的政绩功过。
(3)划分监察区,设“漕宪帅仓”四司。
北宋将地方划为十五路监察区,每路均设有“漕宪帅仓”,即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和提举平常,分别负责监管地方财政、司法、军事和赈济、农田水利等。四司均为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央通过四司加强对地方的监控,根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4)设官、职、差遣制度。
官表示俸禄级别,职是给一些文官的荣誉头衔,差遣才是官员的真正职务。
(5)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增加录取名额。
(6)军事上杯酒释兵权,以和平手段收回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7)实施更戍法,即不断更换士兵戍卫地点,将官不随之调动,以防止“将帅专兵”,武人专权。
(8)宋朝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
禁军是宋朝的中央军,一半戍卫京城及其附近地区,一半分散于全国,只有少量在边疆地区,大致为“外轻内重”的军事格局,其基本思想是“守内虚外”。厢军是地方军队。乡兵是民兵组织,负责维持地方治安。蕃兵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
(9)实行募兵制,宋政权每年都会招募大量士兵,尤其是在饥荒之年,募流民当兵更为定制。
(10)监察制度
中央:设立独立的谏议机构——谏院。
地方:各州郡设立通判官职,作为地方监察。
(11)重文轻武的政策
①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②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7.经济:
(1)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北宋的纸币有交子、钱引和小钞三种。
(2)商业空前繁荣。两宋店铺可随处开设,商品种类增多。
(3)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4)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
8.文化:
(1)宋词五大家,柳、李婉约而苏、辛豪放,陆游兼之,诗作最多。
(2)话本为小说繁荣奠基。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3)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北宋文坛群星荟萃,明代学者宋濂称:“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在‘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柳宗元为唐人,其余六人均为北宋人。”六人中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4)宋朝的词作品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与唐诗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而北宋词人众多,佳篇迭出,可以说是词的鼎盛时期。北宋著名词人有晏殊、欧阳修、张先、晏几道、范仲淹、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等。
(5)北宋涌现了许多著名书法家和画家。书法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成就最高,被称为“北宋四大家”,另外,宋徽宗取众人所长独出己意创造的“瘦金书”也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6)北宋画家早期有李成、范宽、燕文贵、文同等名家,中后期有苏轼、李公麟、张择端、米芾、米友仁、赵佶(宋徽宗)等人,北宋的山水画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的艺术水平。画作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通过描绘东京开封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
(7)史学《新唐书》和《新五代史》这两部史籍都是纪传体史书,这种体裁的史书以本纪和列传为主要内容。《新唐书》由欧阳修主持编写,《新五代史》则是欧阳修以一己之力私撰的。
(8)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启战国,下至五代。
9.农业/手工业:
(1)北宋时期,南方农民普遍使用龙骨翻车来灌溉,比龙骨翻车运转力更大的筒车,也用来引水上山,灌溉山田。
(2)越南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或三季稻。
(3)北宋时期,手工业生产有很大进步,汴绣、宋绣尤为著名。
(4)宋朝出现五大瓷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10.科技:
(1)火药从晚唐开始逐渐应用于战争 ,北宋在汴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器,后经由西亚各国传入欧洲。
(2)指南针在北宋逐渐应用于航海。(3)雕版印刷术在北宋时有飞速发展,广泛被用来刻印书籍。
(4)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5)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6)宋朝天文学家苏颂创建了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
(7)李诫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其《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辽金夏
1.辽的建立
隋唐时期,契丹族逐步强大起来。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可汗。916年,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帝,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耶律德光时期改国号为辽。辽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2.西夏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居住在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今银川)。西夏政权建立后,与北宋多次发生战争。
3.金
女真是我国东北的古老少数民族,过着渔猎生活,契丹建国后,受契丹的剥削和压迫。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反抗辽国,建立金政权。金灭辽后,了解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于1126年大举进攻北宋。宋徽宗将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后钦宗将抵抗派将领李纲罢免。不久,东京被攻陷。次年,金军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
南宋
1.时间: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2.第一任君王:赵构
3.其他重要君王:赵昚、赵惇、赵扩、赵昀等
4.建都:南京应天府(今商丘)
5.重大历史事件:
(1)建炎南渡:发生在两宋交替之际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宫祭祀赵宋祖庙,在宫殿内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建立。
(2)顺昌之战:南宋初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指挥的这一战斗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历时6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历时6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3)绍兴和议: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4)隆兴和议: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宋孝宗即位后欲进攻金朝,收复中原,于起用老将张浚等发动“隆兴北伐”,却于隆兴元年(1163年)在符离被金军击溃。朝臣汤思退等群起攻击张浚北伐误国,力主和议。孝宗动摇不定,下罪己诏,罢黜张浚,任用汤思退等妥协派执政,并下令撤防,遣使与金议和。因和议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故又称“乾道之盟”。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年的和平。
(5)嘉定和议: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宁宗时,宰相韩侂胄专权,定理学为伪学,受到当时不少士大夫的攻击。1206年,韩侂胄为了立功来保持相位,便轻率出兵北伐金,结果溃败。主和派杨皇后杀韩侂胄请和,1208年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嘉定和议后,双方大致维持和平六七年。
6.政治:
南宋时期是加强中央集权、“干强枝弱”的时期。南宋继承了北宋“强干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为维护国家内部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从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谓“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南宋时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门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杂类、僧道、农民,甚至是杀猪宰牛的屠户,都可以应试授官,南宋的科举登第者多数为平民。
7.经济:
(1)南宋与印度洋北岸的阿拉伯帝国构成了当时世界贸易圈的两大轴心,鉴于此,美籍学者马润潮把宋代视为“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
(2)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和明州,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3)自秦以来的历朝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到了宋代,商人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南宋开创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商业与农业同被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成为社会共识。
(4)南宋时期,纸币大量流通,逐渐代替铜钱成为主要交换手段。南宋的纸币分为“交子”和“会子”。交子主要在四川地区使用,会子则分为“东南会子”、“两淮会子”和“湖北会子”三种。不过,南宋后期因为大量发行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8.文化:
(1)陆游爱国诗《示儿》。
(2)新儒学——理学思想诞生。奠定了理学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理学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思想和学术领域。
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学者。南宋时期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日本学者将宋代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3)南宋是古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兴盛时期。宋代统治者将“崇经办学”作为立国之本。南宋官学私学皆盛,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士族地主垄断教育的局面,南宋的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和私塾村校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9.农业/手工业:
(1)水利田和梯田的开发,沿边屯营田的开垦,扩大了农田面积。
(2)水田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南宋发明了“冶银吹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开始使用焦煤炼铁(欧洲人在18世纪时才发明),是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4)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绵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有了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
(5)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到南宋末年,江南一带较为普遍地纺织棉布了。根据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房车、弹弓、织机等工具。
(6)南宋蚕桑丝绸生产,已形成了一整套从栽桑到成衣的过程,为明清的丝绸生产技术奠定了基础。
(7)南宋地处江南,交通运输多用船只,因而造船业较为发达,泉州、广州等地都是当时的造船中心,能制造大型远航海船。
(8)许多官窑随着一起迁到南方,如著名的修内司官窑设于临安凤凰山下。
10.科技:
(1)南宋在数学领域有巨大贡献。杰出数学家秦九韶撰写的《数学九章》提出的“正负开方术”,比西方早500多年。另一位杰出数学家杨辉,编撰有《详解九章算法》、《杨辉算法》等十余种数学著作,收录了不少中国现已失传的数学著作中的算题和算法。
(2)南宋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比西方早350余年,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医学的基础,而且被奉为中国古代“官司检验”的“金科玉律”,并对世界法医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元
1.时间:1271年—1368年?
2.第一任君王:元世祖忽必烈
3.其他重要君王:元成宗、元武宗等
4.建都:燕京,亦称大都(今北京)
5.重大历史事件:
(1)蒙古帝国西征或称蒙古西征:是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 ,将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蒙古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蒙古第二次西征 即蒙古汗国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 蒙古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西征),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
(2)建立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正式建国号大元 。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
意义:①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持续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了元、明、清三代的大一统中国,促进了各个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中国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被带到了西方。
③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版图,台湾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云南设置了行省,我国今天的版图在元朝基本奠定。
(3)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大蒙古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不过传统上,仍认为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4)至正新政:元顺帝至正年间所行的改革。至元六年(1340年),元顺帝支持脱脱发动政变,驱逐权相伯颜,并以脱脱为中书右丞相。次年,改年号为至正,遂进行政治改革。至正新政前后共有九年(1341-1349),前四年由脱脱主持实施,废除伯颜旧政,昭雪诸王冤狱,恢复科举(至元元年被伯颜废除),撰修辽、金、宋三史,开马禁和减盐额等措施,对调整蒙古贵族与汉族豪强的关系、巩固上层统治者之间的团结及加强文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五年由元顺帝亲政,颁行《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定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举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虽然新政有些效果,但未能根本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
(5)元末农民大起义:元朝末年,韩山童通过白莲教宣传、组织群众。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发动起义。韩山童被杀后,刘福通继续领导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称红巾军。刘福通起义后,得到了各地的响应。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方的“北琐红军”和“南琐红军”,濠州(治所在今安徽凤阳西)的郭子兴等;在南方则有两湖、江西一带的彭莹玉、徐寿辉,浙东的方国珍和江北的张士诚等。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称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改元龙凤。此后,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沉重地打击了元朝腐朽的统治。1358年,刘福通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迎来了北方红巾军全盛的时代。后来在元政府和地主武装的镇压下,各路北伐军失利,汴梁失陷,刘福通遇害。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底,韩林儿死,龙凤农民政权消失。
元末农民起义历时十七年,是继黄巢起义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具有重大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蒙汉地主阶级,使北宋以来长期积累的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问题获得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和缓和。在起义的过程中,大批奴隶得到解放,使元朝民族歧视政策所造成的一些落后的生产关系,如“驱口”的大量存在和手工业工匠身份降低等在起义中得到改良。这次起义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6.政治:
(1)中央机构:
①中书省——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统辖六部,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所以元代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代的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
②枢密院——掌管军事。忽必烈前由怯薛长管军事。1263年设枢密院,专掌军务。长官由皇太子兼任,实际是虚衔,实责由两名副使负。
④宣政院——兼管宗教和吐蕃政务。初忽必烈设总制院,总管全国佛教,1288年,吐蕃使臣在宣政殿朝见,故设宣政院理吐蕃事务;又元崇信喇嘛教(佛教支系),故二者合一。
(2)地方制度:
①行省制,省级最高机关是行中书省。是中国目前省级行政区划分的雏形。?
②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及澎湖群岛的事宜。
(3)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1268年初立,“为天子耳目”,右丞相兼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亟,侍御史。纠察百官善恶,谏言朝政得失。下设殿中司,主管朝廷百官;察院主管地方。
(4)军事制度:
成吉思汗时实行千户制,兵民合一,又设怯薛军。
灭宋以后,忽必烈实行兵民异籍,把全国军队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
又根据担负的任务和从属关系不同,可分为两个系统:
侍卫亲军——由怯薛、元初的武卫亲军发展而来,1264年设立,初分左右两翼,又改左右中三卫,每卫万人,由各地壮勇充任。环戍京师,由枢密院统领。
镇戍军——镇守各地,仍称百户、千户、万户,但为纯军事组织,要地由蒙人把守。由行省镇抚掌管,统属于枢密院。
(5)法律制度:
元朝建国后,很快便着手修订本朝法典。先后修成了《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等法典,对维护其阶级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6)赋税制度:
①整顿户籍。
②北方的税粮、科差。
③南方的夏、秋两税。
④诸色科税及役法。
(7)选官制度:
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推广蒙古文字及波斯文等民族语言教育,学校教育和科举均受政局影响,其发展规模和连续性大受影响。科举不兴旺,且有明显的民族不平等特点。学而优则仁的儒士集团受到冷遇,在官僚队伍中占很小比例。
7.经济:
(1)元朝政府十分重视商业,实行重商政策。对许多重要商品,如盐、铁(包括铁器)、贵金属、茶、酒、醋等,采取专利垄断政策,或由国家直接经营,或将经营权转卖给商人,国家抽分其利。
(2)元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钞作为主币来发行。
(3)自中唐以来逐渐衰落的中西陆路——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重新兴盛。不仅旧有的交通线再次畅通,而且还开辟了一些新商路。
(4)海路贸易的兴盛尤有过之。元沿宋制,在南方一些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其中泉州是当时东方第一大港,因生长刺桐树,在世界上以“刺桐城”著称。
8.文化:
(1)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
(2)元朝文学成就的代表:元曲。元曲分两种,一是剧曲亦称杂剧。元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八十余人,作品五百多种,今流传下来一百六十多种。其中,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四大元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名作。
元曲的第二种是散曲,即没有念百和折子(场况)的歌曲。
除元曲外,还有南方的地方戏——南戏,亦称传奇。
(3)元代绘画艺术仍以山水画为主。初有钱选,后有元四大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在技巧、含义方面均有创新。
元代寺观宫殿兴修较多,壁画艺术也发展较快,壁画家有朱玉、李时等人;雕塑家有刘元。
9.农业/手工业:
(1)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如成立司农司,后改称大司农司,派劝农官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并以招诱逃户,安置流民的多少,增加农业生产的政绩好坏来赏罚地方官员。
(2)保护农田,招集流民,鼓励开荒。
(3)大力开展军民屯田。屯田主要是招募无业农民开垦荒地。
(4)兴修水利。在中央设都水监,地方设河渠司,专门主持兴修水利的有关事宜。张文谦、郭守敬在西夏故地,修浚唐来、汉延等古渠,溉田九万余顷。同时,还修筑了其他许多工程。
(5)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
(6)景德镇瓷器业在元代更为发展,成为专门生产进贡品的官手工作坊,政府设“浮梁瓷局”专门管理,以生产青白瓷为主。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出现青花瓷。
(7)矿冶业、印刷业也在宋代的基础上恢复,发展。
(8)元代有三大农书:《农桑辑要》,元司农司编,是十三世纪前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农书》,王祯编,是一个从全国范围来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巨著。
《农桑衣食撮要》,畏兀人鲁明善著于1314年,按月令记载各族农事活动的专著,与东汉崔实《四民月令》相似。记事以十二月为线,以中原地区为主,包括西北地区的农牧经验。
10.科技:
(1)郭守敬编定《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朱世杰1303年著《四元宝鉴》,对多元高程方程解法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比西方同水平早三百年。另值得注意的是,旧式筹算在元代为珠算所代替,数学进入了以珠算为主要工具的时代。
看完以上知识点,下面来几道题巩固一下吧。
刷题巩固
01、下列历史情景可能发生的是( )
A. 秦始皇用蔡侯纸书写诏书
B. 汉武帝深夜研读《资治通鉴》
C. 唐太宗给吐蕃使者赏赐青花瓷器
D. 宋太祖令司天监用浑天仪夜观星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A项蔡侯纸是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的纸,不可能出现于秦始皇时期。B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不可能研读。C项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代。D项可能出现,东汉张衡改进浑天仪,此后历代皆有改进,宋太祖有可能使用。因此,选择D选项。
02、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南宋的是( )
A. 用《杨辉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B. 阅读纸质版的“监本”
C. 研读《本草纲目》
D. 使用焦煤炼铁
【答案】C
【解析】《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纂的,不可能出现在南宋。故选C。
03、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
A.军事:白起、李靖
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
C.天文:张衡、郭守敬
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
【答案】B
【解析】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李靖,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故A选项说法正确; 桑弘羊,西汉法家人物、专长为财政。郦道元,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故B选项说法错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故C选项说法正确;吴道子,画史尊称“吴生”,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顾恺之,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故D选项说法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04、中国古代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时间、朝代、统治者对应错误的是( )
A.公元前221年——秦朝——赢政
B.公元280年——西晋——司马炎
C.公元589年——隋朝——杨坚
D.公元1260年——元朝——成吉思汗
【答案】D
【解析】解析: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随后逐步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覆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全面占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故本题答案选D。
以上是2022河北衡水省考行测备考:中国朝代历史(五)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河北公务员考试,省考行测备考,衡水公务员考试,衡水省考,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的信息敬请添加客服 ,及关注河北公务员考试/河北人事考试。
本文标签:河北公务员考试 省考行测备考 衡水公务员考试 衡水省考(编辑:zhaozi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