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锐评| "董姐饭局"呼唤的是工匠精神
2016-03-17 14:08 河北人事考试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李洪兴
人民日报锐评| "董姐饭局"呼唤的是工匠精神由河北人事考试时政热点栏目由提供,更多关于人民日报锐评,河北人事考试时政热点的内容,请关注河北人事考试!
大国匠心、卓越品质,是一种制造业的耐心,更是一种发展的信心
“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4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的饭。”两会期间,一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董明珠代表请人品尝四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国产电饭煲完胜。尽管有人认为这是场“蓄谋已久”的营销活动,不过,还是给中国制造平添了许多底气和信心,也让人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升消费品品质”有着直观感受。
“一个制造大国,怎么造不出让人心动的产品?”当不少国人纷纷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这样的疑问反复拷问着“中国制造”。显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的背后往往是“多”,并不意味着“好”。相反,“Made in China”还往往成为价廉质次的代名词。究其原因,品质和技术的短板是个关键。
消费者的“用脚投票”能说明问题。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如何在国内激活这样巨大的消费力?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消费能力上去了,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正如此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被证实是中国制造一样,此次“董姐饭局”的结果也说明,一方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大有可为;另一方面,有不少人依然选择海外购,其中的“情有独钟”也有着对品牌和知名度的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比拼、质量的比拼,到很后都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可谓一个关键词。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然而,长期以来,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技术条件难以提高精度,“有供给就有需求”的状况也在看不见的层面,损害了追求质量的态度。培养“工匠精神”,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和工程师的赓续接力。
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一种软实力,那么要推动一场品质革命还需要硬实力。在当前时代,“工匠精神”也必然要包括创新的内蕴。其实,工匠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越,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在于把“匠气”融入到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又要富有追求精致、追求完美的创新活力。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说到,“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抓创新,要在抓住技术突破的同时,抓住内含其中的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有人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大国匠心、卓越品质,是一种制造业的耐心,更是一种发展的信心。正如这个“董姐饭局”,不是“一碗饭”的胜利,电饭煲技术的高下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底气会增强中国制造业的信心、提升消费者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真正的“工匠精神”开启一场品质革命,值得期待。
以上是人民日报锐评| "董姐饭局"呼唤的是工匠精神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人民日报锐评,河北人事考试时政热点的信息敬请加入公考考试群 ,及关注河北公务员考试/河北人事考试。
(编辑:河北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