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简介
墨翟,世称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教育思想
(一)人性论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一般,“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因此墨子这一观点和外铄论是相符合的。
(二)教育作用
墨子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希望通过教育建立一个互助平等的社会。因此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兼爱”,即要人人平等,“非攻”,即去除非正义征战,不能以强欺弱。墨子的“兼爱”比孔子的“仁”所表达的意义更进一步。孔子所代表的仍然是奴隶主阶层的利益,而墨子出身卑贱,他更代表工农业者的利益。为了宣传他的主张,墨子又提出“上说下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进行传教。
(三)教育目的
墨子认为应培养“兼士”或“贤士”。对于他们,墨子提出三方面的标准要求:“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道德品行高尚、能够能言善辩、知识储存丰富。在此基础上,墨子提出获得知识的三个途径:“亲知、闻知、说知”,即实践的知识、传授的知识、推理的知识。
(四)教育内容
墨子认为,应该进行政治道德、科学技术、文史、思维方面的教育。
墨子重视科技与劳动,这点与孔子正好相反。孔子所偏重的是社会人事、文事,孔子认为应该传承西周的六艺,并要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孔子也曾对于问稼的樊迟进行批评,可见孔子对于劳动的轻视。墨子重视科学技术,并在自然科学层面做出较高的成就。如墨子发现“小孔成像”原理,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界定圆的定义、力的含义等。
墨子认为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言谈层面,提出“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要向上推究古代贤明皇帝的往事,要向下考察百姓耳闻目睹的事实,要把它用作刑罚政令之中,看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在思维层面,墨子还提出“察类明故”,认为应该利用类比的方式,查找事物的缘故,由已知推未知。
(五)教育方法
儒家倡导“叩则鸣,不叩则不鸣”,而墨子则不赞同儒家被动施教的观点,认为应该主动上门宣传。因此,墨子提出“叩则鸣,不叩必鸣”的观点。
儒家认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因此孔子一生只是将六经进行整理保存,并未创造新的书籍。而墨子却不认同孔子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创造新的东西。因此墨子提出“述而且作”,不仅阐述,还要创造。
孔子倡导知行合一,提出“力行而近乎仁”、“听其言而观其行”。墨子同样重视实践,提出“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他提出:“深其深,浅其浅”,认为进行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不同进行传授。另外墨子提出“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所及进行施教。
以上是特岗考试人物篇之墨子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特岗教师招聘,特岗教师备考,河北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教师备考的信息敬请添加微信客服 ,及关注河北教师招聘考试/河北人事考试。
本文标签:特岗教师招聘 特岗教师备考(编辑:hemiao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