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85335555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历年试题|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网校课程| 在线刷题 直播课程| 华图师资 教师图书

  • 在线客服咨询
    河北华图 在线咨询
    石家庄 在线咨询
    保定 在线咨询
    唐山 在线咨询
    邯郸 在线咨询
    邢台 在线咨询
    衡水 在线咨询
    承德 在线咨询
    秦皇岛 在线咨询
    沧州 在线咨询
    张家口 在线咨询
    廊坊 在线咨询
    0311-85335555
  • 201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参考解析

    发布时间:2016-03-01 10:02:58 河北人事考试网 来源:河北华图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群

      河北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教师招聘试题资料信息:201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参考解析,更多关于201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参考解析,答案,教师招聘试题资料的内容,请关注河北教师招聘考试网/河北人事考试网

      201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

      参考解析

      一、单选题

      1. D【解析】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原则、范围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对学生校园事故的学校责任作了规定,基本上明确了学校的责任范围。学生本人或学生之间偶发的意外行为,学校已尽管理、保护责任的,造成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也不承担赔偿责任。不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所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如住校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在放学后、节假日或假期等学校放假期间,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到校活动期间发生,学校行为无明显不当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等,学校不承担责任。因此,本题答案为D。

      2. C【解析】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它关注的是人和人的发展,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发展的功能。因此,本题答案为C。

      3. D【解析】现代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差异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体性);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等等。第三个是学生的定义,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4. C【解析】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人不得剥夺他人受教育的权力。因此,本题答案为C。

      5. C【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也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本题答案为C。

      6. C【解析】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民主、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要求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已不再是“文本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更主要的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体验与感悟)。“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或者说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因此,本题答案为C。

      7. A【解析】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转化为知觉的对象。因此,注意选择性的规律同时也就是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的规律。因此,本题答案为A。

      8. A【解析】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两个阶段,(1)形成概念;(2)学习概念的名称。但在有些场合(如前面所列举的“狗”的名称学习),概念的名称是在一开始就告诉儿童的。奥苏贝尔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对形成概念与学习概念的名称这两者做出区分,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

      9. A【解析】本世纪50、60年代,当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教学在美国还很盛行的时候,布鲁纳等领导了一次教学改革运动,其中,发现学习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布鲁纳强调,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发现不限于只是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不发现学习既是教的方法,又是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师教学方式。因此,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故而,本题答案为A。

      10. C【解析】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征。因此,本题答案为C。

      11. D【解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体验,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情感意识。因此,本题答案为D。

      12. B【解析】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做出相应调整。因此,本题答案为B。

      13. A【解析】新课改要求教师: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三、要有广泛的合作意识。因此,本题答案为A。

      14. C【解析】遵循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有:

      ⑴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

      ⑵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⑶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⑷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⑸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⑹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将升学考试成绩和平时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因此,本题答案为C。

      15. B.【解析】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是皮亚杰很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在1岁左右,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⒊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⒋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因此,本题答案为B。

      16.A【解析】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因此,本题答案为A。

      17.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这句话论述的是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题答案为B。

      18.D【解析】就构成教学过程的因素来看,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因素的关系。这三者的本质联系与关系,也反映着制约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而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必须与育人相结合,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联系,也是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本题答案为D。

      19.A【解析】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墙是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不知不觉会看的,也是学习环境,所以墙上的内容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如果墙上介绍了榜样事迹的话,也沾点榜样示范法的边。因此,本题答案为A。

      20.D【解析】复式班的编制,以尽可能地减少各年级之间的相互干扰为一般原则.具体编班的形式有:单班学校制和二级或三级复式制.单班学校制是,把几个年级的学生全部编在一个班里.二级或三级复式制是把两个年级或三个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复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 因此,本题答案为D。

      21.D【解析】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很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本题答案为D。

      22.B【解析】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涉及到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本题答案为B。

      23.A【解析】前摄抑制: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简单点说,当我们英语单词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这就是前摄抑制。因此,本题答案为A。

      24.D【解析】自我意识中包括了“主我(I)”与“客我(ME)”两个对立统一的部分。“主我”就是主观的“我”,即是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客我”就是客观的“我”,即是自己活动的被觉察者。(米德对James观点的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因此,本题答案为D。

      25.A【解析】原型启发是受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影响而解决问题的现象,其中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因此,本题答案为A。

      26.C【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是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因此,本题答案为A。

      27.D【解析】激情是指人们在遇到对自己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时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并可能伴随意识狭窄,比如范进中举,或者是听说亲人去世时的悲痛,应激侧重于个人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当前情况所引起的紧张状态,比如走着走着遇到了狼狗,心境是一种比较平稳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他不是指以某种心情对待某一事物,而是以相同的心情对待所有的事情。很显然,这句话是说,人遇到高兴的事看什么都开心,是心境。因此,本题答案为D。

      28.C【解析】这是《学记》里关于启发性原则的论说。因此,本题答案为C。

      29.C【解析】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气质没有社会评价的意义。因此,本题答案为C。

      30.B【解析】这两个“法”当作不同的理解。前一个“法”是“规律”的意思,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科的教学也有规律可寻,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实施课堂教学。后一个“法”当以“方式、方法”解,是具体的,以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等形式体现出来。更多体现创造性特点。因此,本题答案为B。

      31.C【解析】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它的每一问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飞跃,它像一条锁链,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因此,本题答案为C。

      32.B【解析】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成就动机代表人物阿特金森指出: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对某一问题的反应倾向的强度Trg是由内驱动强度(又称需要)Mg,到达目标的可能性(又称诱因)Erg,和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又称价值)Ig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Trg=Mg×Erg×Ig.且Erg十Ig=1。当难度越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Erg)越大时,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Ig)就越小;反之,当难度增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减少时,目标的价值会增大。如果仅让学生简单重复已学过的东西(Erg趋近于1g趋近于0),或让学生学习过难的东西,(Erg趋近于0,Ig趋近于1),学生都不会感兴趣(Trg趋近于0)。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很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因此,本题答案为B。

      33.D【解析】教育学,教学原则。“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知识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从中体现的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复习,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因此,本题答案为D。

      34.B【解析】教育学,教学方法。模象直观属于直观教学类型之一,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因此,本题答案为B。

      35.C【解析】教育学。这句话出自于《学记》,所以A项错误。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并非强调老师一方面的作用,因此B项错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四个方面,所以C项正确。教学过程并非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相加,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

      36.A【解析】教育学,教育与个体的发展。这句话不考虑孩子内在差异的影响,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这是典型的外铄论观点。而持有此观点的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因此,本题答案为A。

      37.B【解析】教育学,身心发展规律。正是因为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相邻阶段之间就存在了发展的关键期,也即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很近发展区”。因此,本题答案为B。

      38.A【解析】教育学,教师。教师职业的很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角色,研究者。因此,本题答案为A。

      39.B【解析】教育学,教学原则。这句话非常明显体现出好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因此,本题答案为B。

      40.A【解析】教育学,教师职业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个选项中,A选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很为接近,因此,本题答案为A。

      41.D【解析】教育学,身心发展规律。“一刀切”、“一锅煮”很明显违背了个体性和差异性,因此,本题答案为D。

      42.C【解析】教育学,课程。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老师,能够体现学校的特色。因此,本题答案为C。

      43.B【解析】教育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享有的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其中老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对学生进行搜查,关禁闭,体现的就是学生具有人身自由权。因此,本题答案为B。

      44.A【解析】教育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难度,即题目的难易程度。因此,本题答案为A。

      45.B【解析】教育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因此,本题答案为B。

      46.A【解析】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因此,本题答案为A

      47.C【解析】心理学,记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速度上先快后面,内容上先多后少。因此,本题答案为C。

      48.A【解析】动作技能的学习,又叫操作技能或者运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啦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题目中,小玲学会了用圆规画圆,属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因此,答案选择A。

      49.D【解析】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显然,此种定义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社会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发展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50.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意思是,在种有兰花的屋子里久了,香味就渐渐闻不到了,指嗅觉上的适应,即适应现象。因此,本题选择A。

      51.D【解析】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方法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而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因此教学策略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策略也不能和做好教学计划相混淆。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科与层次有不同的侧重,因此本身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但绝对不能用一种教学策略来应对所有教学。因此本题选择D。

      52.B【解析】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从教育思想来看,他强调社会实践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B。

      53.D【解析】题干所述为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54.A【解析】多血质是人的气质类型之一。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因此,本题选择A。

      55.B【解析】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因此,本题选择B。

      56.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整体复杂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其一般规律包括: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正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存在顺序性,因此要求教师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本题选择C。

      57.B【解析】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型的识记很早适用于配对联想学习。因此,本题选择B。

      58.B【解析】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如阿Q精神就是这一心理的反映;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也是这一心理的反映。因此,本题选择B。

      59.D【解析】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因此,本题选择D。

      60. A【解析】庠很早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庠是兼施养老与教育的机构有虞氏就是舜的时期,早于夏朝。

      61. 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本质,而本质上看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们都是外在的东西,所以可以是多种样式的,不同于内在的本质东西,只能有一种。因此,本题答案是A。

      62. C【解析】人类的智力的高低以智商IQ来表示,多数人的IQ在80~120之间,70以下的人数很少,130以上的人数也很少。总体呈现出正偏态分布。因此,本题答案是C。

      63. C【解析】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得到不同的答案,是发散思维的体现。因此,本题答案是C。

      64. A【解析】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含义是应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因此,本题答案是A。

      65. B【解析】“矮个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将评价的对象放置于整体中进行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因此,本题答案是B。

      66. C【解析】“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因此,本题答案是C。

      67. C【解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尽管人们各执一词,但倾向于“双主体”的为数居多,即主体性教育成为趋势。因此,本题答案是C。

      68. B【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有时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本题答案是B。

      69. B【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本题答案是B。

      70. D【解析】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因此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因此,本题答案是D。

      71. D【解析】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模仿是学习),吃酸梅会流口水、望梅止渴、蜘蛛织网都是本能行为。因此,本题答案是D。

      72. A【解析】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因此,本题答案是A。

      73. C【解析】Jones等人的构架法要求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和成就教学目标。因此,本题答案是C。

      74. D【解析】“教育家”主要从事的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以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因此,本题答案是D。

      75. D【解析】教育法是我国规范教育的基本法律,所有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约束着人们很基本的行为。因此,本题答案是D。

      76. B【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因此,本题答案是B。

      77. B【解析】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刺激物发生变化会引起人民的无意注意。因此,本题答案是B。

      78. C【解析】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本题答案是C。

      79. A【解析】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途径,是考试热点,括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本题答案是A。

      80. D【解析】美国学者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波斯纳主张经验与反思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两个支柱。要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除了教师在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学反思。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是现阶段培养优秀教师,加速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因此,本题答案是D。

      81.A【解析】教育心理学常识。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如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数学或语文的学习中。因此,本题答案为A。

      82.A【解析】教育心理学常识。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如儿童学习“球”一字,开始是符号的意义化,而后是符号表征的抽象化。命题学习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如儿童学习欧姆定律时,没有获得有关电阻、电流和电压等概念,便不能获得欧姆定律这个命题的意义。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内容是词汇学习、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和事实性知识,例如,儿童通过学习,可以用"苹果"或"apple" 来代表他所看到的具体的苹果。因此,本题答案为A。

      83.C【解析】教育学常识。新课改中规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因此,本题答案为C。

      84. C【解析】心理学常识。动机(motivation)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动机。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缺失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兴趣(interest)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注意(attention)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例如,学生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而不管其它无关的刺激,就是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到老师的讲述上了。因此,本题答案为C。

      85. B【解析】教育学常识。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

      二、多选题

      86. BC【解析】教育学常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首要内容,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根据时代要求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改革师德教育的内涵和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提高实效。因此,本题答案为BC。

      87. ABC【解析】心理学常识。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总是带有情境性,一般由当时的情景所引起,随情景改变而改变。情感则既具有深刻性,又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88. ACD【解析】教育学常识。这道题考察的教学评价中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质的评价),定质评价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定量评价注重结果,B选项试卷评价是对结果的考察,为定量评价。因此,本题答案为ACD。

      89. ABC【解析】心理学常识。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前者是行为上的,后者是思维上的,区别主要在于(1)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操作,可以被观察、被感知。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隐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像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2)活动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可以高度省略、高度减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全部过程。(3)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联结,智力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90. ACD【解析】教育学常识。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传统教育观念中的说法,所以不对。新的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相长和教师知识素养的提高。因此,本题答案为ACD。

      91. ABD【解析】教育学常识。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追求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校效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92. ACD【解析】教育学常识。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如“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如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等。因此,本题答案为ACD。

      93. ABCD【解析】教育学常识。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很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很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94. ABCD【解析】教育学常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95. AC【解析】教育学常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但并不是决定作用。因此,本题答案为AC。

      96. ABC【解析】教育心理学常识。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一旦新旧知识建立这种实质性的联系,学习者就可以用不同形式表达相同的意思。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有内在联系而非任意性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了某种合理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前三项符合意义学习要求,很后一个选项将考核重点放在对教材的了解上,显然并不准确。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97.BCD【解析】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反思的常用方法有:1.反思总结法、2.对话反思法、3.课堂实录反思法、4.教后记反思法、5.行动研究法、6.课后备课法、7.阅读新知法。因此,本题选择BCD。

      98.ACD【解析】德韦克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人们对能力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自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随学;学习而改变的。两种人的成就目标存在差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的能力;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研究表明,虽然这两类成就目标都可以促进个体主动而有效地从事挑战性任务,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比如在任务选择方面、在评价标准方面、在情感反应方面、在对学习的归因方面、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等。

      99.ABCD【解析】双任务范式、序列学习范式、人工语法范式、信号检测范式等皆可以用于内隐学习的研究。

      100.BD【解析】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创造并使用劳动工具,能够形成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而动物不能.所以人的教育活动属于具有社会性、生产性、实践性、意识性和科学性.而动物的“教育”具有一定社会性和实践性.但却不是有意识的、科学安排的和促进社会生产的.所以是BD

      101.ABC【解析】(1)记忆的敏感性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持久性的保持与巩固特征;(3)准确性是记忆正确与精确性特征;(4)准备性是记忆提取和应用特征。

      102.AC【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因此本题选择AC。

      103.ABCD【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因此本题选择ABCD。

      104.ABC【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D是认知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选择ABC。

      105.ABD【解析】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情感陶冶法。因此本题选择ABD。

      106.ABD【解析】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是:可以相互促进、互相补充,课外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课外教育可以深化对课堂教学任务的认识,因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但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不可互相取代,二者具有不同的地位。因此本题选择ABD。

      107.BC【解析】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课程发展史和当代各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来看,很主要的受社会需求、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儿童身心的发展三方面制约。

      108.ABC【解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一般方法主要有:讲授、提问、组织讨论、布置作业等。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因此本题选择ABC。

      109.ABC【解析】新课程在改进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体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提出了课程的“综合性”;第二,提出了课程的“选择性”;第三,提出了课程的“均衡性”。因此,本题选择ABC。

      110.ABD【解析】皮亚杰借用“适应”这一生物学术语作类比以表明自己对智慧本质的理解。他认为,智慧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儿童主体与其环境不断相互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而获得的一种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也正是在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顺应。

      三、判断题

      111.A【解析】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112.B【解析】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还要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他将随着个体的产生、成长、死亡而发生、发展以至消亡。因此本题说法不全面。

      113.A【解析】《教师法》中规定,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因此本题正确。

      114.A【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所以此题正确。

      115.B【解析】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得知中等程度的兴奋水平很有利,所以此题错误。

      116.B【解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所以此题错误。

      117.B【解析】题干所述不符合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过程,所以此题错误。

      118.A【解析】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进行培养但是还需要个人主观能动性。所以此题正确。

      119.A【解析】负强化是撤销一个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跟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此题正确。

      120.B【解析】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个人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所以此题错误。

      121.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所以此题正确。

      122.B【解析】素质教育与升学相矛盾是错误的,所以此题错误。

      123.B【解析】教学得法是一个方面,另外主观能动性、环境、遗传都需要。所以此题错误。

      124.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所以此题正确。

      125.B【解析】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听讲是注意力的分配的持久性问题。所以此题错误。

      126.B【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导向作用。所以此题错误。

      127.B【解析】难度适中区分度很好。所以此题错误。

      128.B【解析】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老师的教是否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中。所以此题错误。

      129.B【解析】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所以此题错误。

      130.A【解析】教师劳动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等多个特点,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充分体现。所以此题正确。

    教师招聘考试网推荐:

    华图微信客服

    想了解此公告考试内容及获取备考资料,请加河北华图老师

    在线咨询

    河北华图微信公众号

    最新公告,最强干货,免费图书,欢迎关注!

    更多招考

      以上是201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参考解析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201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参考解析,答案,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资料的信息敬请加入教师招聘考试群 教师招聘考试群,及关注教师招聘考试网/河北人事考试网

    本文标签:教师招聘 事业单位 参考解析

    (编辑:FZR)

    • 扫码关注微信号:河北华图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河北华图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考试工具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备考资料
    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辅导课程
    在线刷题
    河北华图官方微信 河北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hebhuatu
    首页 咨询 课程
    首页 招考信息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