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弘扬孝文化
- 发布时间:2014-10-05 09:15:28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https://he.huatu.com/guojia/
- 文章来源:河北华图
一、背景链接
当前,我国现在已步入“老龄化国家”之列,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困难老人数量 多,“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十分普遍。“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挑战。对于建构养老保障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固然要大力发展经济,但与此 同时,也必须弘扬孝道,文化养老,发挥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作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今称“敬老节”,寓意平安和谐。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就是孝敬父母。敬老,当自孝敬父母始。敬 老节,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祝福。陪父母唠唠家常,叙叙亲情,逛逛公园,为他们梳梳头,敲敲背,捶捶腿。如果不能回到父母身边,也要打个电话,发个短信、 微博,表达孝心。当然,孝敬父母不仅在节日更在平时,关键是要用心、用情。孝顺贵在当下,贵在日常生活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维系着家庭伦理秩序,也构筑了国家道德基础,是个人趋向修 身完美进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备德行。为维系孝道不衰,官方援孝入法,将不孝行为入罪处刑;民间则著书立说,倡导行孝美德。元代郭居敬就由历代孝子的行孝故事,编录成 “24 孝”。传颂至今的“24 孝”教育了一辈又一辈人,也面临现代化进程的困惑。从“常回家看看”立法到北大校长跪母祝寿,这些掀起讨论热潮的话题折射出:在市场经济和权利解 放背景中,传统孝道出现式微,一些人渐渐失去感恩之念和孝敬之心,有些地方还存在不奉养父母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孤苦伶仃的老人期盼的目光呼唤孝文化的重塑。
百善孝为先。2012 年 8 月,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 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 孝”行动标准,旨在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孝道。如今,社会上 一些“不孝现象”与中国人亘古未变的“重孝情节”背道而驰。子女因赡养费与父母对簿公 堂、对父母缺乏关心体谅的现象屡见不鲜。新“二十四孝”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推崇着“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给我们起到了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二、标准表述
[内涵]
自古以来,“孝”一直就是中国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华孝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子女敬亲养亲”为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一整套尊老敬老的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行为规范,成为中华民族整体生存方式和深层次文化心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孝”也是一种亲情的感恩反馈,即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应尽子女的本分和义务。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把 孝行看成是根本的道德原则,躬行孝道是德行的很高表现。就孝文化的整体而言,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意义。排除某些曲解或误解,我们应当看到:
第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被大思想家了孔子、孟子所阐释和推祟的孝文化,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反映了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科学精神。
第二,孝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民间文化,经历代思想家之提倡,经历代统治者之推行,经历代群众之实践,已经成为华人家庭道德规范的很高原则和很集中的表现,深人民间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三,孝文化是中国民间的民俗文化,在节日活动、婚丧嫁娶、民间风情、文艺演出、 工艺作品、乡规民约中,无不渗透着孝文化的影响,无不刻上了孝文化的印记。
本文标签:国家公务员(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