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事业单位

国家公务员 河北公务员 事业单位 军队文职 医疗卫生 金融银行 公安招警 三支一扶 选调生 公遴选 书记员 社区|国企

您当前位置:河北人事考试 >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 > 笔试备考 > 公基辅导 >

2014河北事业单位公基--马哲考点详解(五)

每日最新公告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APP看视频刷考题

  第一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大纲要求

  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了解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3?掌握社会意识的具体内容及其构成和形式。

  □要点速记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所谓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问题的根本看法。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1?社会存在的概念

  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们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意识的概念

  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3?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创立以前,神学史观、英雄史观和人道主义历史观等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支配和统治地位。这些唯心史观的共同特点是把神的意志、人的思想等主观因素看作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把个别历史人物看作社会历史的主宰;人类社会的历史成了纯粹的思想史,成了英雄、天才的历史。

  从根本上说,历史唯心主义都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看不到人们为了生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这个基本的、简单的事实。所以,他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都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观点,结束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坚持了真正辩证和彻底的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根源,社会意识的全部内容,都是社会存在决定的。正确的理论、观点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错误的观点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2)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的。一般地说,随着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改变自己的内容。在同一的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社会意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阶级社会里,同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它并不是简单地消极地反映社会存在,而是一个曲折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具有自己特殊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并对社会存在发生反作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性。这表现在如下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二是社会意识超前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的发展除了受到经济的制约以外,还要受民族传统、国际文化交流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是这种不平衡性是相对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存在时,相互必然要发生密切的联系,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很重要、很突出的表现。它的实质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所具有的特殊能动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当然,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前提下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二、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海洋、动植物分布以及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很基本的物质条件,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场所。

  (2)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源。

  2?地理环境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地理环境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1)从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的发展历史来看,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影响到经济、文化的状况。例如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2)不同的地理环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也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在当代,生态平衡状况不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也不同,而且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

  3?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地理环境虽然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通过社会条件间接的发生作用的,归根到底要受生产方式的制约。

  (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大小和性质,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支配作用就越小。人类就越能充分利用自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2)在同一地理环境下,社会制度的不同,往往使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3)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地理环境基本相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存在过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地理环境决定论”

  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指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人们的嗜好、性格、心理、气质等等差异,从而使他们处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甚至创造不同的社会制度。片面的夸大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地理环境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很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绝不是就可以忽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或者认为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随意地改变它。如果不尊重自然的规律,不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必然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所谓人口因素是指人口数量、构成、分布、质量(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状况)及人口变化规律。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构成社会,所以,人口因素是社会的自然前提。同时,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固然依赖物质资料的生产,但也依赖于人自身的生产。没有人口资源,社会就自然灭亡,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资源缺乏,社会也发展不起来,也不能进行社会生产。所以,人口因素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人口的数量、质量、增长率等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有利的促进作用,还是起不利的延缓作用,主要看其与物质生产发展状况的关系如何。如果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如果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发展速度过快或过慢,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不相适应,就会延缓或阻碍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高低,对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的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更为明显。

  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并不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它不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相反,人口因素本身却要受社会条件,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人的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只有通过社会物质生产才能得到满足。

  四、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生产方式首先包括人们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去改造自然,以便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即生产力。而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是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先决条件,生产劳动使古猿变成了人,人们又在生产过程的相互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社会。同时,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还是人和动物的很本质的区别。正是在劳动中,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很终诞生了人类文明。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然后才有可能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生产一旦停止,人类本身就会灭亡。

  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人们在生产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产生出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决定着社会关系的性质并决定了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面貌。

  4?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必然引起社会的变革,形成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再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其根本的动因在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也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生产力和人们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史。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只有坚持这一根本观点,才能坚持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才能找到人们思想、政治活动的物质动因,才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五、社会意识的含义及构成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社会意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其复杂的结构。社会意识的构成,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不同的划分。

  1?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划分

  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1)个人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是个人实践的产物,对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有直接影响。

  (2)群体意识是一定的人群结成的社会共同体,如社团、政党、阶级、民族以至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各种不同群体的意识是各个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是群体实践的产物,对群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2?从社会意识的层次划分

  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社会心理。低层次的社会心理通过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感情、情绪、风俗、习惯、成见和各种自发的倾向、意识、信仰等表现出来,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

  (2)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系统化的、抽象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和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科学等不同形式。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心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基础,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集中和概括,对社会心理起着指导和影响的作用。社会意识形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以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统称为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主要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阶级服务。

  本文标签:河北事业单位

(编辑:admin)

推荐活动

河北华图微信公众号

识别左图:公众号二维码
最新公告,最强干货,免费图书

河北华图微信客服

识别左图:企微二维码
更多备考咨询,精品内容抢先看
报考有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扫码咨询
考试工具
推荐图书
MORE+
关注我们 · 更多 更新 更好玩 尽在掌握

河北华图公众号

微信客服

河北华图考试指南

抖音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