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诗歌教学的授课逻辑
- 发布时间:2015-12-28 14:30:27
- 河北公务员考试
- https://he.huatu.com
- 文章来源:河北华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涉及到了诗歌教学,比如今年7月份教师招聘考试中就考到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古诗《牧童》的说课。结合个人授课经验来看,诗歌教学往往是各位考生考试的难点内容,今天就和大家来探讨一下如何更好的进行诗歌教学,包括古诗和词。
河北华图教育(http://he.huatu.com/)招教专家与您分享。
首先来谈谈大多数考生在诗歌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找不到授课逻辑,授课条理不清;二是对诗歌内涵解读难以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三是对相应的诗歌创作背景了解不足,导致诗歌主题理解单一、狭隘。
那么什么是诗歌中的关键内容呢?答案是“意象”,即客观事物主观化后在文本中的艺术再现。“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与“意象”相对应的是“意境”,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结合诗歌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总结一下诗歌教学的授课逻辑:首先,因为古诗大多是文言文,因此,第一步是对于诗歌形式和语言的分析,包括释题(诗歌标题、词牌名等)、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介绍、生字词讲解等;其次应该是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分析梳理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再次结合意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和审美取向;第四部应该是在意境分析的基础上品味情感;很后可在理解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诗歌在技术层面的一些特点,包括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和修辞的运用。
所以,希望广大考生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能明白诗歌这一特殊文本类型的表达逻辑,正确把握诗歌教学的授课逻辑,为更好的进行诗歌教学奠定基础。
同时建议各位考生加强对于古诗词中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学习,一些典型的意象在古诗表达中都有约定俗成的内涵。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举几个例子:
1、菊花:高尚人格的写照。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隐逸风范。
2、梅花:表达坚韧不屈的精神。
陆游的《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莲花:表达爱情或清洁的品格。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爱莲说》中典型的借物言志,与菊花类似。
(本文属河北华图教育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于华图教育,未标明者必究责任。)
以上是如何正确把握诗歌教学的授课逻辑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河北公务员考试方法技巧的信息敬请添加客服 ,及关注河北公务员考试/河北人事考试。
本文标签:(编辑:admin)